2009年4月13日星期一

刘军洛:从1930年大萧条看2008年的大萧条的结局

货币数量的理论者们坚信,货币政策是一种可控的高效工具。然而,当产能过剩与结构性失业周期出现时,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们会非常现实地面对"无效"这二个字。而在全球性产能过剩与全球性大衰退中,凯思斯主义的执行者,最终是无法解答投资=储蓄这个问题。因为随着政府过度消耗有限储蓄。全球储蓄下降而引发的长期利率问题,则会让凯思斯执行者们面对最终的失败。或许自由市场的行为更简单,但他不符合政府、中央银行与民意的要求。

1929年美国地区的货币收缩,工业产出与物价的同步下跌,引发了当时全球性的大萧条。这轮全球同步下跌直到1933年才触底。而引发这场世界性崩盘的导火索是来自美国股市。在1924年至1928年美国股市的火爆行情引发了当时美联储实力派哈里森的高度反感。在1928年7月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贴现率已经到了5%,这是近十年的高点。到1929年2月英格兰银行将银行贴现利率猛提100个基点至5.5%,到1929年9月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贴现率到达6%.这样在1929年10月,美国股市崩盘了,而当时的中央银行包括金融市场,完全无法应对保证金交易与银行体系的大面积倒闭问题。

到1932年底美国股市跌幅高近90%.到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不到1929年的1/3.实际产量直到1937年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在1929年10月的大崩盘后,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也的确采取大幅降低贴现率与公开回购政府债券,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当时全球货币存量的供应严重受到"金本位体系"与银行业大面积倒闭的制约。但是完全要归罪于当时的货体体系与金融体系的论据应该并不充分。因为1987年
― 1989年日本央行猛烈提高日本利率的做法,导致了日本股市在1989年崩盘。随后日本央行也迅速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日本政府也迅速扩大政府在基建方面的大量支出。但最终结果是近20年后的今天日经指数的跌幅是高达近80%,日本经济这20年中是长期陷入严重的通货紧缩。在1989年崩盘的第二号全球经济体的日本并不存在"金本位"与银行业大面积倒闭的问题。但是1929年的世界性崩盘与1989年的日本经济崩盘的共同点是今天我们必须去严重关注的――中央银行主动挑破股市泡沫。

现在大家应该注意一个问题,就是1989年的日本经济用了20年时间还未走出通货紧缩的状态。而1930年的美国与全球经济却只用了近十年的时间走出了大衰退的状态。这时我们必须注意到二个历史性人物的出现。1932年罗斯福先生以政府干预市场的主张战胜了胡佛先生以政府不干预市场的理念当选了美国总统。这样在1932年凯思斯主义者彻底掌握了世界经济的方向盘。而另一位人物,就是1933年当选德国总理的纳粹党人希特勒。一场世界性军备扩张与政府大量支出同时登上了当时的世界经济。军备扩张与二次大战严重地为美国资本主义工业带来了超级利润。大量工会的解散、大量工人的战时工资与战时低消费为美国的凯思斯主义提供了巨大的储蓄与利润空间。在1933年以后的凯思斯执行者们完全不需要去担心――储蓄不足,产能过剩与通货膨胀的问题。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1970年后凯思斯主义遭到了世界性失败。而同样在1989年后的日本凯思斯主义也完全是失败的。

今天全球政府的强力政府支出与全球中央银行的强力注入流动性的举动,让世界的乐观情绪严重升温。而在2008年9月份爆发的美国股市大崩溃导致的世界经济的整体大萧条的导火线或许应该是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2007年9月中国央行的2007年内第七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举动出台。这时中国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2.5%,距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史历史最高点仅差距0.5%.而这时中国股市是在冲击6000点这个创记录高点。随着2007年9月后继续猛烈的中国地区货币紧缩举动出台,包括在2008年6月7日超出所有市场预期的100个基点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强力收缩货币行动,使中国国内存款准备金率站到了近18%的新高点。而非常鲜明对应的是中国股市在这个阶段从2007年10月6000多点迅速崩盘到2008年8月2500点。全球第三大经济体,1万多亿美元财富一年内被消灭了。而在2007年9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先生是大幅降低美国联帮基金利率。美国股市为此是获得了短暂支撑的时间。但2007年9月伯南克生的举动却造成中国地区货币供应猛烈紧缩,造成中国股市万亿美元财富被加快消灭。而2007年9月伯南克先生的举动还造成长期以来维持世界流动性充足的日元套利交易者开始大量离场,包括欧洲央行在2007年9月份后继续坚定保持紧缩货币政策。中国股市的崩盘,日元套利交易者的离场,欧洲地区的反通胀政策,最终让美国股市在全球货币存量大幅下滑的2008年9月从1万1千点历史高位附近开始迅速崩盘,最终引发世界性同步崩盘。同样,在2008年的中央银行与政府也无法完全应对衍生品市场的交易规则。这就像1930年那时的中央银行与政府完全无法应对保证金交易规则与银行业的大面积倒闭一样。中央银行与政府是永远滞后市场交易规则的变化。1930年的世界性大萧条是美国中央银行挑破美国股市资产泡沫而引发的。近二十年日本经济的大衰退的主要原因是1987
― 1989年日本央行强力紧缩货币造成日本股市崩盘而产生的。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大萧条的重要因素是2007年10月 ―
2008年8月中国股市从6000多点崩盘至2500点,1万多亿美元财富被消灭,包括伯南克先生促使2007年9月份以后大量日元套利交易者离场所最终产生的,相信本人这个观点在今后几年对今天这场世界性大萧条爆发的研究中会占有一席之地。

现在伯南克先生开始了全力购买美国政府债与公司债的行动。在伯南克先生开始执行量化的货币政策后,中国央行提出了创建一种超主权货币设想。这个设想也类似以前为平衡全球美元地位的世界特别提款权。伯南克先生的量化货币政策事实是对美国长期国债持有者一种巨大威胁。所以作为美国长欺国债最大持有人中国央行的反响是非常正常的举动。理论上伯南克先生可以无限量购买美国所有资产。现在美联储的负债表是高达3万多亿美元。美国的政府债与公司债规模高达50多万亿美元。因崇拜弗里德曼提出的"坐直升机撒钱"的货币理论而得名的"直升飞机先生"称号的伯南克,是否有能力向市场去撒钱呢?如果伯南克先生在未来把美联储的负债表做到十几万亿美元,那美元的世界货币权就将永久丧失。所以美国国会与华尔街的资本家们是有底线的。美国历史上也发生过美国国会干预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案例。所以伯南克先生手里的弹药是有限的。而今天伯南克先生的量化货币政策:(一)强化了凯思斯主义的执行力,延长全球产能整合周期,让资本主义工业化利润长期恶化,违背储蓄与投资的最终要求;(二)挑起了美国长期国债持有人的信心力问题。会让资本主义工业化利润长期恶化趋势形成,会让大量中央银行与私人资本远离美国长期国债。所以今天伯南克先生的量化货币政策是最终会让美国长期国债价格暴跌,是会让全球货币存量今后在某一特定时段迅速大幅减少。以摩根大通为例,其在利率互换市场的头寸是高达60万亿
― 70万亿美元。当美国长期国债暴跌时,摩根大通只能是死。今天的美联储与美国政府作好了这种应对吗?答案是否定的。当美国长期国债暴跌时,全球几十万亿美元中低级别债券持有者,如保险公司、银行家、券商只能是集体一致抛售中低级债券转换成高级别货币短期政府债券,所以全球的中央银行与政府作好了应对的准备吗?答案是否定的。当美国长期国债出现暴跌时,美国长期国债大量持有者,如中东地区资本、亚洲中央银行作好对冲的应对的准备了吗?答案也是否定的。所以在2007年9月份伯南克先生大幅降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大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行为,却加速了中国股市崩盘的步伐,却迫使大量长期向全球市场提供流动性的日元套利交易者离场,却坚定了欧洲央行的反通胀决心。同样,在2009年3月伯南克先生的量化货币政策将最终让世界陷入真正的资本主义工业利润长期死亡周期。

在1930年1月至4月,美国股市强劲反弹,在1930年5月,胡佛先生发表讲话,告诉美国民众与全球市场――我们现在已经度过了最困难时期。到1930年6月全球股市与经济是进入了真正的崩盘时期。2009年的今天,货币主义者与凯思斯主义者共同发起捍卫全球经济的旗帜。而这种延长全球产能整合周期,让资本主义工业利润进入死亡周期的最终做法将导致市场力量在某一特定时期的真正反攻。在美国,大量的救助资金流入了华尔街,而未来衍生品市场头寸的真正致命威胁,将在美国长期国债在全球市场丧失信心中爆发,今后华尔街的力量与美国普通民众的权力最终将是美国社会问题对垒的主战场。在欧洲与日本的长期老龄化问题,包括欧洲的高福利政策与日本政府债务创主要工业化国家记录的问题,将让欧洲走向更保守的世界贸易政策。而日本会更紧密依靠美国的意志。在中国,是房价收入之比高于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五倍以上的差距,包括现在巨额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与巨额信贷资金继续进入过剩产能。未来收入分配的问题将是中国在全球贸易大幅下滑周期中的主要问题。所以当今天货币主义者与凯思斯主义者高兴的时刻。全球许多真正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而是在进一步恶化。市场的力量最终才是真正的结果。而1930年全球性大萧条复苏的许多因素,今天是不存在,所以21世纪真正的大萧条或许正在走来。

来源:刘军洛的BLOG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4918.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
~~~~~~~~~~~~~~~~~~~~~~~~~~~~
http://bloooooooogger.blogspot.com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